周氏针刺效应技术调治亚健康具有独特的优势

给  我  一  份  信任 还  你  一  个  健康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调治亚健康具有独特的优势

周红安

亚健康被定义为,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与体验,是非器质性改变或未确诊为某种疾病,但身体出现功能上的变化的状态(或称部分失衡的状态)。不具备西医学对疾病的诊断标准,西医学对其治疗往往束手无策。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长期情志不遂、疲劳过度、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年老体弱,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正气耗伤,而出现一系列的亚临床症状。

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不断提高对亚健康的认知

18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近年来, 许多学者开始寻求更加敏感的健康评价指标。如运动试验、24t时动态血压检测、标准量表的心理状态测试、免疫细胞功能检测、DNA和基因PCR检查、血液超高倍的形态检查等。这些对诊断亚健康均有帮助。近年来被广泛认可的“糖尿病前期”是很典型的例子:“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糖尿病学会提出,血液空腹葡萄糖>5.6mmol/L为“单纯空腹葡萄糖受损”,餐后2小时血葡萄糖>7.8mmol/L为“单纯糖耐量受损”。尽管这些指标都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都被称为“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前期。可见,亚健康的界定也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丰富。技术进步也使很多不明原因的曾被考虑为亚健康的症状被确定为新的疾病,如某些头晕症状者,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被发现为是颈动脉硬化的病人;CT设备出现后,很多人被发现存在腔隙性脑梗塞病灶,而本人却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这类患者的治疗与有症状的脑梗塞大致相同。总之,亚健康概念的界定明显受到时间、空间和医学技术的影响,此时为健康状态,彼时则为亚健康,此时为“某亚健康症状”,彼时则可能为“某疾病表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亚健康状态分类及预警信号

1、防御功能——抵抗外来微生物

免疫系统能抵抗各种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而当其能力下降时,各种来自外界的病毒、细菌入侵人体,导致感冒、流感等。

预警信号:   

频发感冒:空气中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都可以成为感冒的病原体,一旦免疫力低下,就无法产生更多的抗体抵御各种病菌的感染。

腹泻:腹泻是由于胃肠道感染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有些人特别容易腹泻, 表明其胃肠道抵御病菌的能力下降,是免疫系统防御功能下降的一种表现。

2、自身稳定——调节各系统内部关系

免疫系统除了抵御“敌人”入侵,还能协调内部各细胞、器官之间的关系。倘若系统本身出了问题,就会引起内部“纷争”,导致身体出现—些异常症状。

预警信号:

内分泌系统紊乱:内分泌是人体生理机能的调控者,一旦免疫系统出了问题, 就会出现内分泌紊乱。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量少、月经间杂血块、经前腹痛、经前烦躁易怒、面色萎暗、肥胖等。

神经系统紊乱: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互相影响和作用, 人体免疫力下降时,人就容易出现心悸、多梦、失眠等症状。

过敏:别认为过敏体质是天生的,其实很多过敏是因花粉、尘埃、动物皮毛、药物、食物等一些外界刺激引起的。打喷嚏、流眼泪、脸部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都是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的表现。

3、细胞监视——抵抗突变细胞(肿瘤细胞)  

免疫系统随时对身体的各个细胞进行监视,一旦出现突变细胞(癌细胞), 会立刻将其消灭。当免疫功能降低时,杀死突变细胞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得以繁殖扩散,最终形成肿瘤。

预警信号:

亚健康状态:轻微发烧、咽喉痛、淋巴结肿大、注意力不易集中、全身无力、体内荷尔蒙代谢失调。

肿瘤:长期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身体就会无力抵抗一些“强势”的突变细胞,这也是患各种癌症的年轻人人数逐年上升的一大原因。

4、情感症状: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和轻率等。

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以上症状经休息后不能很快地恢复,症状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即可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亚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的特征,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高体重、免疫功能偏低。

三、针刺效应技术治疗亚健康具有独特的优势

从现代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讲周氏针刺效应治疗原理,针刺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通过刺激人体不同组织结构 (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 诱发信息传导及生化调节网络的变化,机体接受针刺刺激产生的并不是一对一、点对点的效应关系,而是对多个系统、多个器官产生影响,即针刺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多靶向的整体性调节特点,如针刺对免疫的调整作用涉及了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系统:即机体接受针刺刺激后,神经和感受器可将其信息传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递质释放、细胞因子分泌等一系列变化,实现调控机体免疫的功能,同时针刺刺激也能使机体应激引起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及阿片样物质的释放,并作用于相应淋巴细胞受体引起免疫效应,既可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又可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

1、 针刺效应技术对神经递质代谢的调节作用

在针刺效应技术的现代研究中,针刺通过神经系统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调节神经递质的代谢为主。研究发现针刺“ DG8(1-3)”、“DG11”、“DG(1-3)”等穴段对大鼠脑皮层代谢有明显影响, 在脑内乳酸、磷酸肌酸、N-乙酰天冬氨酸、酰谷氨酸明显升高。分析发现,以上针刺对神经递质的影响,这些物质能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修复神经细胞和增强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 针刺大鼠“NS1”、“NS8”、“NS2”等穴段,从所影响的代谢物中分析发现,4-羟基丁酸是γ-氨基丁酸( GABA) 的前体和代谢物, 而 GABA 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中枢中大部分的神经突触部位以 GABA 为递质 。GABA与受体结合不仅可抵抗缺血缺氧,且可改善痛经症状。另外 GABA 能结合到抗焦虑的脑受体并使之激活,然后与另外一些物质协同作用, 阻止与焦虑相关的信息抵达脑指示中枢,从而根本上镇静神经起到抗焦虑的作用 ,可减轻痛经患者的焦虑症状。由此可见,针刺能影响神经递质 GABA的代谢,从而缓解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或改善患者焦虑状态,这也可能是针刺治疗焦虑症、痛症等患者的神经物质基础。同时还发现多巴胺、4-硫酸盐参与多巴胺代谢,多巴胺参与酪氨酸代谢, 酪氨酸、 L-苯丙氨酸是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合成的前体。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3种胺类神经递质统称为儿茶酚胺 。儿茶酚胺在机体应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性 。 肾上腺素可提高痛阈,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与精神和情绪活动有关。 多巴胺参与精神和情绪活动, 多巴胺存在于大脑中, 在中脑大脑皮质、中脑边缘叶系统中较多, 与人类的精神和情绪活动关系密切, 而在外周组织中其受体的激活也发挥着舒张平滑肌的作用 , 而针刺效应也可能通过刺激这些受体的表达而发挥。 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系统的重要递质, 其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 轴突发出分支, 形成额叶/颞叶基底节脑干腹侧环路, 该环路负责调控情绪、睡眠和认知等。 证实针刺上述穴位在调节免疫功能的多项指标如淋巴细胞转化率、活性玫瑰花环形成率以及淋巴细胞活性等方面十分明显。在临床实践中主要对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个体表现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如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情感障碍,如抑郁寡欢,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经前烦躁易怒、睡眠紊乱、更年期 综合综、失眠、早醒、多梦、困倦、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和轻率或恐惧胆怯或对工作、生活、学习等到环境难以适应,人际交往频率减低,或人际关系紧张,角色错位和不适应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等精神心理症状为主要表现。通过针刺效技术的综合治疗使身体完全恢复健康。

2、 针刺效应技术对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

糖是人体的主要功能物质, 人体所需能量的70% 以上由糖氧化分解供应。 糖原和葡萄糖是能源的主要形式, 其中糖原用于贮存, 葡萄糖用于运输。糖必须经过消化道的水解酶作用, 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小肠黏膜吸收而供利用。能量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体现, 经大量的代谢组学研究中均表明了针刺对机体能量代谢有显著影响和调节作用, 多以影响机体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 从而调节能量代谢。

研究表明针刺能改善多种代谢障碍性疾病, 例如高血糖、超重, 高脂血症, 且这些改善作用均源于针刺大鼠“ED(1-3)”、“ED2(1-3)”、“ED4”等穴段对胰岛素抵抗、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实验证明,利用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时发现,在便秘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糖类代谢紊乱, 乳酸、α-葡萄糖、β- 半乳糖出现显著性改变, 且丙氨酸含量显著减少, 这提示功能性便秘患者糖酵解增强、脂肪动员增加, 且与临床患者体质量偏轻, 脂肪厚度减少一致。 而针刺大鼠“DG(1-3)”穴段后,发现其乳酸、 α-葡萄糖、 β-半乳糖显著增高,针刺能改善患者体内能量代谢紊乱, 增强糖类代谢。实验中针刺“DG6(1-3)”、“DL1(1-3)”、“NS8(1-2)”穴段对更年期老鼠代谢组学的研究, 研究中发现在模型组中大鼠的代谢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且以糖类谢紊乱和脂类代谢紊乱为主, 在针刺治疗后的大鼠变现出糖类代谢紊乱的代谢模式向正常代谢模式变化的趋势,尽管模型组表现出血糖偏低而与前期研究中雌激素增强胰岛素敏感的结果不一致, 可能因为血糖与胰岛素敏感并非一一对应有关, 但针刺能改善疾病状态下糖类代谢的证据不容质疑。 在临床实践中主要对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虚弱、疲劳、精力不足、易患感冒、关节疼痛、肌肉酸痛、颈肩僵硬、起立时眼发黑、心慌、心悸、畏寒、手足发凉、头昏沉、偏头痛、性功能下降、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量少、月经间杂血块、经前腹痛、 面色萎暗、肥胖等月经紊乱、 轻微发烧、咽喉痛、淋巴结肿大、体内荷尔蒙代谢失调、长期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身体就会无力抵抗一些“强势”的突变细胞(肿瘤)或疼痛等躯体症状、在亚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的特征,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高体重、免疫功能偏低。针刺效应技术治疗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对针刺作用机理的阐释可以看出, 针刺对能量代谢的影响调节可能是针刺作用的基础。 众所周知,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可以通过三羧酸循环相互转化利用, 因此, 针刺效应技术对体内葡萄糖、乳酸等的影响可间接发挥调节脂类代谢或氨基酸代谢的作用,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针刺作用的多角度, 多层次, 多靶点的特点。

3、 针刺效应技术对氨基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氨基酸在体内代谢的变化最终将通过蛋白质的功能活动体现出来 。大量的针刺代谢组学研究表明针刺能增强机体氨基酸的代谢, 一项针对于针刺的代谢组学实验证实, 针刺能增强大鼠体内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胱氨酸、蛋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 从而从分子水平阐述了针刺对人体的影响,分析发现受影响的氨基酸主要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 。 研究 针刺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在对患者尿液的代谢组学分析中发现针刺大鼠DG6(1-3)、DL2(1-3)、DG8、DG11等穴段能对机体色氨酸代谢、氨基酸合成、组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有显著影响, 并且能通过影响了瓜氨酸—一氧化氮循环, 从而增加体内一氧化氮含量, 从使患者存在严重的氨基酸代谢紊乱得到明显改善, 改变由较高含量的甘氨酸打破人体对氨基酸的吸收平衡而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吸收,实现营养平衡而达到恢复健康。另外研究发现,针刺可通过上述过程发挥扩血管作用, 奠定了针刺活血化瘀的物质基础。

半胱氨酸( HCY) 是公认的引起心血管损害的独立危险因子, 一方面 HCY 再甲基化途径可转化为蛋氨酸;而另一方面 HCY 也可经转硫途径, 在胱硫醚β 合成酶( CBS) 作用下与丝氨酸结合形成胱硫醚,并在 γ 胱硫醚酶作用下进一步分解, 生成胱氨酸、丙氨酸、硫酸和水, 且能间接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 而 GSH 是公认的体内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的一线物质, 也是 HCY 的下游产物。 因此针刺能通过上述突进影响半胱氨酸的代谢, 从而发挥体内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 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由N-乙酰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在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合成酶作用下合成,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是一类重要的肽类神经递质,具有抑制脑损伤后释放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作用。 因此在针刺调节 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代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其脑保护作用而发挥相应的针刺效应, 由此可知, 针刺能起到抑制神经毒性氨基酸作用 。

 在临床实践中主要对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个体表现在吞咽、消化、吸收、代谢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表现包括: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体重超重、易患感冒、大便中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口臭、呃逆、恶心、泛酸、腹胀、腹痛、咽干、口渴、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皮肤瘙痒、花粉、尘埃、动物皮毛、药物、食物等一些外界刺激引起的。打喷嚏、流眼泪、脸部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都是氨基酸代谢紊乱和氨基酸的吸收平衡而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吸收,所造成营养失衡从而影响健康。 出现这类型态的亚健康,通过针刺效应技术调节氨基酸的吸收平衡,实现免疫系统的平衡, 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实现亚健康状态恢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