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案例

给  我  一  份  信  任          还  你  一  个  健  康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案例

周红安

在10年来的临床观察与探讨中,我们发现针炙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疗法,1、按神节段取穴,确保穴位的效应特异性和穴位的优效性;2、辨病辨症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两大优势,从而快速高效地改变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缺血症状,引起的冠心病。要达此目的1、要增加冠脉流量,改善供氧;2、降低心脏工作,减少心肌的耗氧。3、减少外周阻力。 我们经常对冠心病患者针刺前后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后左室后壁振幅明显增加,左室排出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血流在动脉管内受阻情况减轻,血流通畅,血液粘度降低。所以针刺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是由于针刺改善了血液粘度,降低了血管阻力,血流通畅,外周微循环得以改善,增加了心输出量,减轻了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了心肌耗氧量,调节了循环血量,改善了冠脉循环,心肌缺氧得以纠正,使心绞痛缓解。不但对心绞痛有着明显的止痛作用,并对血管紧张度降低、血液流出阻力减少,改善左室功能,改善冠脉及脑血循环及甲皱微循环均有作用。使缺血型心电图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观察、体会予以阐述 :

(一)、临床观察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自2010年至今共治疗冠心病患者428例。对其中3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体会予以阐述。其中男性182例占56.87%,女性138例占43.12%;年龄40岁以下占6.5%,60岁以上占32%。

2、西医辨病和中医辨症

(1)现代医学认为:西医认为,目前已知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代谢组成分包括: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L2)、白细胞介素(IL)-1、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钠素(ANP)等。

(2)辩证分型及论治:属祖国医学记载之“胸痹”,为冠状动脉的血流障碍,但因脏腑功能,个体差异,及病因不同,其临床症候也不同,病位在心,但与肾、肝、脾等脏腑有直接关系。根据病人的证、因、脉、舌分为四型即:⑴阴虚阳亢;⑵气阴两虚:  ⑶痰湿阻络:⑷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3、针刺治疗思路

按中医辨症分类;按西医辨病取穴(按神经节段取穴段);主穴(神经节段):配穴传统经穴。手法:主穴均用弱刺法,配穴用补法,行针20分钟。疗程: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小疗程,三十次为一个大疗程,以后改用维持量每周3次。

(1)阴虚阳亢型冠心病:(主证):心前区闷痛或刺痛,头晕、头痛、耳鸣、眼干、烦躁、肢麻、口干、五心烦热、盗汗、多梦、小便黄、在便干、血压高或偏高、舌质红、苔白或无苔;脉弦。辨病取穴: CH1、CH3(1-3)、CH6(1-3)、CH8(1-3)、CA1(1-3);辩证取穴: 配用太中冲双、肾俞双。手法操作:主穴弱刺 ,配穴太冲使用泻法,针感呈酸胀沉重感,肾俞使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

病例介绍:姚某,男,64岁,高血压病十几年,血压200/100mmhg阵发性心前区闷痛三年,3-4次/日每次持续3-5分,伴心悸、眩晕、耳鸣、失眠、口干、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心电图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针后10次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2)气阴两虚型冠心病:(主证):心前区隐痛,胸闷、气短、夜甚,心悸、乏力、动则法、肩臂酸楚,倦怠等,舌质淡、苔薄白少津,脉沉细、弱或结代。辨病取穴: CH1、CH3(1-3)、CH6(1-3)、CH8(1-3)、CA1(1-3);辩证取穴:加 配穴血海双、膈俞。手法操作:主穴弱刺,配穴血海、膈俞均使用法, 得气后留针30分。

病例介绍:陈某,男,52岁,阵发性心前区隐痛三年,每日十几次,每次1-2分钟,伴胸闷、气短、自汗、倦怠,舌质淡、苔薄白、少津,脉沉。心电图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针后10次症状好转,针20次后症状消失,针30次后心电图大致正常。

(3)痰湿阻络型冠心病:(主证)阵发性心前区绞痛,伴咳嗽痰多、胸部满闷,眩晕、心悸,时有恶心、纳呆,头重如裹、嗜睡、身倦,脘腹胀满,小便不利;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腻或白滑,脉濡弱或弦滑。辨病取穴: CH1、CH3(1-3)、CH6(1-3)、CH10、CH11、CH12(1-2)CH8(1-3);辩证取穴: 配用丰隆,中脘穴。手法操作:主穴弱刺 ,配穴丰隆使用泻法,针感呈酸胀沉重感,中脘穴使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

病例介绍:董某,女,48岁,阵发性心前区绞痛年余,3-4次/日,每次持续1-2分钟,咳嗽痰多,胸闷、心悸,脘腹胀满,舌质淡红,苔白腻,心电图示慢性冠脉供血不足。经针后即刻感胸部舒畅,20分钟后可见心电图STⅡⅢavFV5由斜垂形0.1mv抬高到基线水平。TⅡⅢavFv5由双相变为直立。

(4)气滞血瘀型冠心病(主证): 心前区绞榨样疼痛或痛锥刺,胸闷、气短、心悸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少、脉弦、有力或沉。心电图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辨病取穴: CH1、CH3(1-3)、CH6(1-3)、CH8(1-3)、 CH4(1-2);辩证取穴: 配穴气海、血海、膈俞。手法操作:主穴弱刺 ,配穴以补为主, 得气后留针30分。

病例介绍:赵某,女,52岁,二年来阵发性心前区锥刺样痛,每日十数次,每次5-10分钟,伴胸闷,心跳气短,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少;脉沉。心电图示左室损伤,运用上方配穴一分钟后患者即感心胸舒畅。

4、临床疗效分析:

(1)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本组320例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显效者320例,总有效率为100%。坚持治疗完3个大疗程的患者共248例,显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8%。

(2)心绞痛症状与疗效的关系:按心绞痛症状分级,中度为192例,轻度为67例,重度61例;从疗效看:轻度者100%,中度者98%,重度者95%。

5、针刺效应技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作用

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数小时内,由于大量的心肌缺血引起剧烈的疼痛,往往在使用药物收不到满意效果时,运用针灸治疗可以收到满意效果,且可减轻病人的恐惧感,即可降低心脏反射和心脏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从而减少了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在抢救急性心肌梗塞中配合针灸即可减轻心肌的损伤程度和缩小损伤范围,又可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例如:患者朱× 男 65岁 因急性前壁广泛心肌梗塞住院,心前区绞榨样疼痛持续不缓解,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烦燥不安;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数。 采用针刺效应技术用理气宽胸,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法,入针后5分钟痛止,患者顿感心胸舒畅。以后每日针灸一次留针30分钟,经10次针灸后病情稳定,跟进治3个疗程痊愈。 二年后偶遇,患者可骑自行车到超市购物。

(二)、体会

目前已知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代谢组成分包括: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L2)、白细胞介素(IL)-1、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钠素(ANP)等。近10年来我们在针刺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运用针刺效应技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确切。在此同时,

辨病与辨证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而论,应认清二者各自的优势所在,综合发挥二者的长处。虽然中医对于病名的定义不如西医严格,但相互参照,选取主方主药主穴才能确保疗效。中药治疗应以病定主药,以证定主方,以伴随症状、体质、气候、环境等加减化裁,针推治疗则应以病定主穴,以证定手法与辅穴,以伴随症状、体质、气候、环境等加减化裁。

我们在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实践 ,逐步地体会到○1采取按神节段选穴和以穴段与神经、血管、肌肉、肌腱之间的密切度为标准的方法选穴的重要性。针刺疗效的好坏关键取决于穴位是否具有效应特特异性和优效性,按具有效应特异性和具有优效性的要求取穴,针刺效果肯定就好。例如:针刺治疗冠心病按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按神节段选穴和以穴段与神经、血管、肌肉、肌腱之间的密切度为标准的方法选穴)其疗效具佳。如果按经络取穴的传统针炙治疗,对冠心病的治疗只能是有效、或是显效,不敢说痊愈。○2辨病和辨症相结。辨病与辨证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而论,应认清二者各自的优势所在,综合发挥二者的长处。虽然中医对于病名的定义不如西医严格,但相互参照,以针刺治疗则应以辨病定为主穴,以辨症定为辅穴,以伴随症状、体质、气候、环境等,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冠心病,西医治疗就冠心病治冠心病;中医治疗冠则不然,则从整体考虑,冠心病位在心,但与肾、肝、脾等脏腑有直接关系,在治疗时采合医治,整体受益。例如: 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L2)是心血管疾病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均由花生四烯酸生成,前者是强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诱导剂,后者则是血管扩张物质和作用很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鉴于二者的不稳定性,国际上以测定他们的稳定产物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作为判断它们浓度的指标。正常生理情况下,二者保持动态平衡;当致病因素导致花生四烯酸代谢失常时,二者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表现为TXA2增多而PGL2减少,从而使血小板呈高凝状态,血管收缩性增强,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主穴:CH1、CH3(1-3)、CH6(1-3)、CH10、CH11、CH12(1-2)CH8(1-3);痰湿阻络型冠心病加丰隆穴、中脘穴; 痰浊壅塞加;阴寒凝滞加太冲;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加照海穴、膈俞;阴虚阳亢型冠心病加太冲穴、肾俞;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加气海、血海、膈俞。主穴每日必针,辅穴随症加减。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行捻转手法,待得气后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手法用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血浆TXB2显著降低(P<0.01),证明针刺完全可以影响心血管代谢组成分TXA2在体内的表达。通常冠心病治疗两个大疗程,患者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