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效应技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

现代针刺效应学敲开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大门
彻  底  颠  覆 了 人 们 对 针 灸 治 病  的 认  知

针刺效应技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

周红安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它是因过敏源或其它非过敏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和气道可逆性痉挛、狭窄的疾病。针刺效应技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率在我们的临床中均为95%~98%之间。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针刺效 应技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大量研究证实,针刺效应技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刺效应技术能改善呼吸功能

针刺效应技术能即刻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哮喘在急性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粘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广泛性小气道狭窄,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第1秒用力呼气率(FEV1/FRC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和最大呼气流速-容量均降低;大量空气滞留于肺脏,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率增高。支气管哮喘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的差异,针刺后患者最大通气量、肺活量较针前显著增加,第1秒时间肺活量和深吸气量均有所提高。针刺治疗有效者,治疗后肺活量、一秒种用力呼气量及两者之比均有显著改善。

研究表明,针刺效应技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在于针刺效应可使迷走神经的紧张性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从而使支气管痉挛解除,支气管粘膜的血管收缩,渗出减少,而使气道阻力减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针刺效应的平喘作用与针刺效应对自主神经功能、血中乙酰胆碱、组织胺和肾上腺水平的调整有关,从而有利于细支气管痉挛的解除、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水肿减轻、通气功能改善。

2、针刺效应技术对cGMP含量和cAMP含量的调节 

哮喘的发作与细胞中cGMP含量和cAMP含量的改变密切相关,cGMP含量上升加速活性物质释放,通过针刺RL6穴段刺激支气管粘膜下迷走神经感受器,使细胞内cAMP增强稳定支气管平滑肌膜电位,阻止生物活性物质释放,使支气管扩张,预防哮喘发作。哮喘发作时患者血浆的cGMP含量较正常人增高,而cAMP/cGMP比值、cAMP含量却明显降低。针刺后血浆中和cAMP含量和cAMP/cGMP的比值显著升高,并趋向正常,而cGMP含量却有所下降。

3、针刺效应技术对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调节

针刺效应技术治疗支气管哮喘还与针刺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有关。采用受体功能实验法观察了哮喘家兔的肺条和气管条对异丙肾上腺素的松弛反应。结果发现,与正常动物相比,哮喘家兔的肺条和气管条的β受体对其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的亲和力均降低,针刺效应刺激可使其肺条和气管条对其激动剂亲和力恢复至正常,但对正常动物并不产生影响。针刺效应还对家兔肺组织β受体数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针刺效应技术能调节免疫功能

哮喘的发作,部分与变态反应有关,这些反应有IgE 、IgG、IgM参与。观察针刺RL2、RL3、IS6(1-4)等节段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可以发现,哮喘患者针刺后IgA明显升高,IgG和IgM、IgE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IgE较治疗前可减低50%以上。说明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在一定的程度上是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实现的。

5、针刺效应技术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

针刺效应技术对于控制变应性哮喘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抑制气道炎症细胞释放致炎因子有关。硫肽白三烯是一种强烈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因子,是引起哮喘发病的重要炎性介质之一。研究发现,针刺DL2、DL3、IS6(1-4)、RL6等穴段可抑制哮喘患者白三烯D4(LTD4)和白三烯C4(LTC4)等炎性介质的产生。

6、针刺效应技术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哮喘患者多存在轻微或潜在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低下的状况。针刺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针刺后血浆中即刻的皮质醇含量明显升高。 经研究证实,针刺能明显减低普通家兔哮喘模型的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减少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提高血清皮质酮水平。为明确针刺的上述作用是否通过皮质激素发挥作用,研究者制备了肾上腺切除(ADX)家兔哮喘模型,结果发现在缺乏内源性皮质激素的调节时,针刺同样能明显降低家兔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减少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说明针刺的抗哮喘作用不依赖肾上腺皮质激素,针刺可能激发了体内不依赖皮质激素的抗哮喘活性物质,而发挥其抗哮喘作用。在证明针刺对肾上腺切除和普通家兔哮喘模型具有明显抗哮喘作用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研究了ADX哮喘家兔经针刺治疗后的血清(针刺血清),对上述两种家兔哮喘模型的作用。结果表明,ADX哮喘家兔经针刺治疗后的血清,可明显降低ADX和普通哮喘家兔的气道阻力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针刺血清注射与针刺治疗的作用无明显差别,说明针刺血清具有与针刺类似的抗哮喘作用。但针刺血清明显降低两种哮喘家兔的肺顺应性,而针刺则增加其肺顺应性,但这种作用方式上的一些差异尚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针刺效应技术对呼吸系统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与机体的功能状态、穴段的特异性以及施术手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尽管针刺效应技术对呼吸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总体来看对针刺效应作用机制的研究,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要进一步加深。除支气管哮喘外,对呼吸系统其他疾患的研究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