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对肺纤维化型细胞因子平衡调节的影响

我  们  在  一  起           打  赢  这  一  仗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对肺纤维化型细胞因子平衡调节的影响

周红安

一、实验研究

1、针刺介入治疗对肺纤维化型细胞因子平衡调节的影响

实验研究认为,肺纤维化发病与Ⅰ/Ⅱ细胞因子失衡紧密相关,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认为肺纤维化可能是由于Ⅰ型细胞因子 (IFN -γ 、 IL 2 、 IL 12 和 IL 18) 与Ⅱ型细胞因子 (IL 4 、IL 5 、 IL 10 和 IL 13) 之间失去平衡,导致以Ⅱ型细胞因子反应为主而引起。 Ⅰ型细胞因子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纤维的生成;Ⅱ型细胞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并抑制胶原蛋白的降解,最终导致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和纤维化形成。实验室研究采用针刺 “RL9”、“RL14”方法治疗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结果显示:针刺 “RL9”“RL14”能升高博来霉素A 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Ⅰ型细胞因子 IL 2 、 IL 12 的含量,降低Ⅱ型细胞因子 IL 4 、IL 5 的含量,针刺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Ⅰ/Ⅱ型细胞因子的平衡来发挥阻抑肺纤维化发生的作用。

(1)、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对肺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 表达的影响

实验研究认为,肺纤维化发病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 关系密切 。在动物肺纤维化模型中,TGF-β1mRNA 及其表达的蛋白都明显增高。纤维化区表达程度与肺纤维化和间质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在肺内启动了介于炎症细胞之间、炎症细胞与肺组织结构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维持炎症持续进行性发展的网络系统,参与肺纤维化损害。采用针刺 “RL9”、“RL14”、“RL6”的方法治疗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的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针刺 “RL9”“RL14”、“RL6”能显著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 TGF-β1mRNA表达,针刺可通过抑制TGF-β1mRNA的表达而发挥阻抑肺纤的作用。

(2)、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对肺纤维化肺组织干扰素 -γ的影响

现代研究认为,肺纤维化的发病与干扰素 γ (IFN –γ) 关系密切。近年来IFN(干扰素)的抗纤维化作用受到学界的关注 ,IFN -γ 被认为是一种抗纤维化的细胞因子,能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延缓伤口愈合,在体外实验中可明显抑制肺纤维化患者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Gumieyalashmi 等发现,IFN -γ 能明显降低博来霉素引起的 TGF -β、前胶原纤维a I 和  aIIImRNA以及羟脯氨酸增加的程度。 我们采用针刺 “RL9”、“RL4”、“RL6”方法治疗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显示:以博来霉素造模后,肺组织IFN–γ含量有明显变化,能够显著升高肺组织IFN-γ含量。针刺可能通过提高IFN-γ水平来发挥抑制肺纤维化的作用。

二、临床实践

运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肺纤维化患28例。患者一般资料选自本临床基地(加拿大同济中医社区医院),2013年 1 月 ~20 18年12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IPF的患者,男 11例 ,女 17例,年龄 35 ~70 ( 中位 年龄 59 ) 岁。 全部病例符合肺纤维化IPF 诊断标准 ,包含结缔组织病、职业病 、结核病等已知病因引起的肺纤维化。 其中22 例未开胸肺活检证实 ,6 例开胸肺活检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TB LB ) 及肺泡灌洗并排除其它疾病而诊断。针刺RL1(1-3)、RL3、RL5(1-3)、RL7、RL8等穴段和RL12(1-2)、RL9、RL10、RL14、RL6、RU11等穴段,两组配方穴段进行交替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至8个月,28位患者其中22位患者全面恢复肺部巅峰活力状态 ,4位患者全面恢复肺部活力状态,2位蜂窝肺病患者恢复到基本没有明显症状。蜂窝肺代表不可逆和终末肺改变,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肺纤维化实现蜂窝肺的逆转,其机理还在研究。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和高效的临床实践证明,包括肺纤维化在内的器官纤维化都是可以逆转的。各种器官纤维化之所以经过正确的治疗和调理发生过程相似的逆转,是因为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各种纤维化形成的过程就非常相似,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这些相似的发生过程提示,一种器官纤维化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成果,也适用于其他各种器官纤维化。对一种器官纤维化的有效治疗,对阻止、减轻其他各种组织器官纤维化的治疗也同样是有效的。这些年来在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从肺纤维化的逆转开始,逐渐扩展到对多种器官纤维化的逆转性研究和临床实践,并在临床方面起得颠覆性的治疗效果。例如:肝脏、肾脏、胰脏、胆囊、淋巴结都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而纤维化或增生肿瘤,诸如上述疾病运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均实现了纤维化逆转。纤维化获得惊天的逆转,一根银针救了一个个濒临死亡的性命。   

有其他参与因子,但核转录因子一KB (N F·KB ) 是在炎症反应调控中起核心作用。 在肺纤维化发生过程中 ,当细胞外信号作用于肺细胞 ,可能通过激活细胞质中多种信号转导通路 ,激活核转录因子调控多种与纤维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形成瀑布效应。因此,核转录因子在肺纤维化发生机制中可能起更为关键的作用。另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STA T ) 、网柄菌凝素discoidin 结构域受体 1 (D DR 1 ) 、巨噬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因子对肺纤维化的发生 、发展均起关键作用 。肺纤维化的早期 ,T NF-a、使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的细胞黏附分子、以弹性蛋白酶为代表的蛋白水解酶、集落刺激 因子及 活性 氧释放的 中性粒 细胞 等多种促炎因子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 产生肺纤维化 的一系列形态学变化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着的,由于各种刺激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 I 型上皮细胞损害,可造成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浸润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可产生 、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增殖因子 ,这些因子不仅诱导上皮细胞脱落而致基底膜受损,还促使成纤维细胞由损伤部位向肺泡腔内游走 ,并导致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 。

针刺效应技术通过调节肺细胞中核因子 NF-kB 活性从而抑制 TNF-α的转录活性, 介导IL-6 的表达,加剧心功能的损害。 从免疫角度探究针刺防治心肌重构的机制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为进一步阐明针刺治疗心肌重构的效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针刺在治疗肺纤维化方面具有多层面、多靶点、多通路的特性, 通过对细胞活化因子、炎性因子、细胞超微结构等方面的调整,改善 细胞组织炎性反应,促进恢复正常功能,调整心肌张力,减缓心肌局灶性坏死。高效成分能够快速将肺泡及气管黏膜上的病菌被杀灭,ART活性因子、细胞修复因子、细胞活化因子、管避粘膜修复因子联合作用,通过直接作用星状细胞,持续修复遭到破坏的肺间质细泡内胶原和基底膜,修复再生受损细胞,促进肺组织上皮肤新细胞生成,激活衰老、休眠肺细胞,全面更新肺部细胞,肺泡及粘膜细胞全面更新,肺细胞弹性恢复最佳状态,死亡、无用、病变细胞被替代和清除,修复和重建肺部结构,全面恢复肺部巅峰活力状态。

针刺效应技术通过调节肺细胞中核因子 NF-kB 活性从而抑制 TNF-α的转录活性,一方面 TNF-α可以损害心功能,诱导心脏扩张,另一方面 TNF-α还可以介导IL-6 的表达,加剧心功能的损害。 从免疫角度探究针刺防治心肌重构的机制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为进一步阐明针灸治疗心肌重构的效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针刺在治疗肺纤维化方面具有多层面、多靶点、多通路的特性, 通过对细胞活化因子、心肌酶、炎性因子、细胞超微结构等方面的调整,改善心肌重构时细胞组织炎性反应,促进心肌恢复正常功能,调整心肌张力,减缓心肌局灶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