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我 一 份 信任 还 你 一 个 健康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大肠癌
周红安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large intestine cancer 多发群体老年男性 ;常见病因与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等有关; 常见症状早期无或症状不显,仅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 。
【病因】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临床表现】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腹痛。右半结肠癌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右半结肠因肠腔宽大,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才会出现腹部症状,这也是肿瘤确诊时,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肠腔较右半结肠肠腔窄,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肠阻塞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便血、腹泻、腹痛、腹部痉挛、腹胀等。带有新鲜出血的大便表明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末端或直肠。病期的确诊常早于右半结肠癌。
3、直肠癌
直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梗阻。癌肿部位较低、粪块较硬者,易受粪块摩擦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不与成形粪便混和或附于粪柱表面,误诊为“痔”出血。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肠炎”或“菌痢”。癌肿环状生长者,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性梗阻。
4、肿瘤浸润及转移症
大肠癌最常见的浸润形式是局部侵犯,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肛门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是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所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到腹盆腔,形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块物,肿瘤在腹盆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形成腹腔积液。大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全项(肝肾功能+血清铁)、大便常规+便潜血等化验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有无缺铁性贫血、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进行血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检测,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在大肠癌患者中,CEA水平高并不表示均存在远处转移;有少数转移瘤患者,CEA并不增高。
2、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将纤维结肠镜伸入到结肠起始部位回盲部,检查结肠和直肠肠腔,并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活检和治疗。结肠镜检查比钡剂灌肠X射线更准确,尤其对结肠小息肉,通过结肠镜摘除并行病理学确诊。良性息肉摘除可预防其转变为结直肠癌,癌性息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3、活体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对大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的确诊以及对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脱落细胞学检查准确性高,取材繁琐,不易获得满意的标本,临床应用少。
【治疗】
1、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大肠癌
1.1、周氏针刺效应技术对大肠癌的治疗作用
目前有关临床单纯运用针刺治疗大肠癌的报道几乎没有,仅有少量报道运用针灸配合中药及穴位注射治疗。我们近10年来运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疗法治疗包括大肠癌在内的86例恶性肿瘤,采取按神经节段取穴法,取TC1(双)、TC2(1-4)、DG6(1-3)、DL1(1-3)、DG8(1-2)、感应穴等穴段,针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了临床症状及肿瘤免疫调节因子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针刺效应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虚劳症状,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降低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水平;并可提高NK、IL-2含量,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45例大肠癌患者采用按神经节段取穴针刺TC1(双)、TC2(1-4)、TC3(1-3)、ET3(1-3)、ET4(1-3)、NS8(1-2)、感应穴等穴段,经5至6个疗程的治疗后,有12例占位性病变消失,18例带病但毫无症状,正常工作和操持家务劳动,全部患者疼痛消失,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气色发了根本的改变。晚期原发性大肠癌以扶正祛邪为原则,针刺TC3(1-3)、ET3(1-3)、ET4(1-3)NS8(1-2)、及感应穴等穴段,对症治疗大肠癌,疗效有明显提高,症状改善消除较为明显,生存期延长,部分病人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明显下降,极少部分甚至达到正常,癌肿瘤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并有出现癌消失的病例。用针刺效应技术疗法对症治疗,可达到近期治愈或延长生命的效果。
1.2、周氏针刺效应技术对大肠癌疼痛的止痛作用
我们对65例大肠癌腹痛患者采取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法针刺TC1(双)、TC2(1-4)ET3(1-3)、ET4(1-3)、DG6(1-3)、DG8(1-2)NS8(1-2)及感应穴等穴段,止痛总有效率达94.7%。此疗法优于止痛药物及麻醉药物,无副作用,病人易接受,不成瘾,见效快。
1.3、周氏针刺效应技术对大肠癌手术及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治疗作用
共治疗54例大肠癌介入术后呃逆患者,其中51例症状消失,总有效率为94.4%。而且还可缓解部分患者的胃肠反应,改善其睡眠和饮食,减轻疼痛,从而不仅为病人再次接受化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中医中药治疗
采取辨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常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以提高机体抗病力,改善全身状况和症状,减轻化疗、放疗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