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我 一 份 信任 还 你 一 个 健康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宫颈癌
周红安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ervical cancer 多发群体原位癌为30~35岁女性,浸润癌为45~55岁女性; 常见病因HPV感染,多性伴,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感染,吸烟等; 常见症状早期常无症状体征,发展可有阴道流血、排液。
【病因】
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3、其他生物学因素
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4、其他行为因素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另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宫颈可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颈管型患者因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或误诊。随病变发展,可出现以下表现:
1、症状
(1)阴道流血 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袭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外生型较早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出血量多;内生型较晚出现该症状。
(2)阴道排液 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晚期症状 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2、体征
原位癌及微小浸润癌可无明显肉眼病灶,宫颈光滑或仅为柱状上皮异位。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不同体征。外生型宫颈癌可见息肉状、菜花状赘生物,常伴感染,肿瘤质脆易出血;内生型宫颈癌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晚期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或空洞伴恶臭。阴道壁受累时,可见赘生物生长于阴道壁或阴道壁变硬;宫旁组织受累时,双合诊、三合诊检查可扪及宫颈旁组织增厚、结节状、质硬或形成冰冻状盆腔。
3、病理类型
常见鳞癌、腺癌和腺鳞癌三种类型。
(1)鳞癌:按照组织学分化分为Ⅲ级。Ⅰ级为高分化鳞癌,Ⅱ级为中分化鳞癌(非角化性大细胞型),Ⅲ级为低分化鳞癌(小细胞型),多为未分化小细胞。
(2)腺癌:占宫颈癌15%~20%。主要组织学类型有2种。①黏液腺癌:最常见,来源于宫颈管柱状黏液细胞,镜下见腺体结构,腺上皮细胞增生呈多层,异型性增生明显,见核分裂象,癌细胞呈乳突状突入腺腔。可分为高、中、低分化腺癌。②恶性腺瘤:又称微偏腺癌,属高分化宫颈管黏膜腺癌。癌性腺体多,大小不一,形态多变,呈点状突起伸入人宫颈间质深层,腺上皮细胞无异型性,常有淋巴结转移。
(3)腺鳞癌:占宫颈癌的3%~5%。是由储备细胞同时向腺细胞和鳞状细胞分化发展而形成。癌组织中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
4、转移途径
主要为直接蔓延及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较少见。
(1)直接蔓延最常见,癌组织局部浸润,向邻近器官及组织扩散。常向下累及阴道壁,极少向上由宫颈管累及官腔;癌灶向两侧扩散可累及宫颈旁、阴道旁组织直至骨盆壁;癌灶压迫或侵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阻塞及肾积水。晚期可向前、后蔓延侵及膀胱或直肠,形成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
(2)淋巴转移:癌灶局部浸润后侵入淋巴管形成瘤栓,随淋巴液引流进入局部淋巴结,在淋巴管内扩散。淋巴转移一级组包括宫旁、宫颈旁、闭孔、髂内、髂外、髂总、骶前淋巴结;二级组包括腹股沟深、浅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3)血行转移较少见,晚期可转移至肺、肝或骨骼等。
【检查】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应在宫颈转化区取材。
2、宫颈碘试验
正常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碘溶液涂染后呈棕色或深褐色,不染色区说明该处上皮缺乏糖原,可能有病变。在碘不染色区取材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3、阴道镜检查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及Ⅲ级以上、TBS分类为鳞状上皮内瘤变,均应在阴道镜观察下选择可疑癌变区行宫颈活组织检查。
4、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为确诊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依据。所取组织应包括间质及邻近正常组织。宫颈刮片阳性,但宫颈光滑或宫颈活检阴性,应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5、宫颈锥切术
适用于宫颈刮片检查多次阳性而宫颈活检阴性者;或宫颈活检为宫颈上皮内瘤变需排除浸润癌者。可采用冷刀切除、环形电切除或冷凝电刀切除。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和/或阴道镜检查并进行宫颈组织活检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确诊主要依据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应注意与有类似临床症状或体征的各种宫颈病变鉴别。包括:
1、宫颈良性病变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息肉、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宫颈结核性溃疡等;
2、宫颈良性肿瘤
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管肌瘤、宫颈乳头瘤等;
3、宫颈恶性肿瘤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及淋巴瘤、转移性癌等。
【治疗】
1、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宫颈癌
1.1、周氏针刺效应技术对宫颈癌的治疗作用
目前有关临床单纯运用针刺治疗宫颈癌的报道几乎没有,仅有少量报道运用针灸配合中药及穴位注射治疗。我们近10年来运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疗法治疗包括宫颈癌在内的92例恶性肿瘤,采取按神经节段取穴法,取TC1(双)、TC2(1-4)、TC3(1-3)、RW4(1-3)、TC1(双)、TC2(1-4)、NS8(1-2)、感应穴等穴段,针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了临床症状及肿瘤免疫调节因子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针刺效应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虚劳症状,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降低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水平;并可提高NK、IL-2含量,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54例宫颈癌患者采用按神经节段取穴针刺RW1(1-2)、EL15、EL23、RW2(1-2)、ET3(1-3)、ET4(1-3)、感应穴等穴段,经5至6个疗程的治疗后,有12例占位性病变消失,16例带病但毫无症状,正常工作和操持家务劳动,全部患者疼痛消失,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气色发了根本的改变。晚期原发性肺癌以扶正祛邪为原则,针刺RW1(1-2)、RW2(1-3)、TC3(1-3)、ET3(1-3)、ET4(1-3)NS8(1-2)、及感应穴等穴段,对症治疗宫颈癌,疗效有明显提高,症状改善消除较为明显,生存期延长,部分病人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明显下降,极少部分甚至达到正常,癌肿瘤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并有出现癌消失的病例。用针刺效应技术疗法对症治疗,可达到近期治愈或延长生命的效果。
1.2、周氏针刺效应技术对宫颈癌疼痛的止痛作用
我们对68例宫颈癌腹痛患者采取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法针刺RW4(1-3)、RW3(1-3)、TC1(双)、TC2(1-4)、ET3(1-3)、ET4(1-3)、NS8(1-2)及感应穴等穴段,止痛总有效率达93.8%。此疗法优于止痛药物及麻醉药物,无副作用,病人易接受,不成瘾,见效快。
1.3、周氏针刺效应技术对宫颈癌手术及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治疗作用
共治疗58例宫颈癌介入术后呃逆患者,其中56例症状消失,总有效率为96.5%。而且还可缓解部分患者的胃肠反应,改善其睡眠和饮食,减轻疼痛,从而不仅为病人再次接受化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中医中药治疗
采取辨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常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以提高机体抗病力,改善全身状况和症状,减轻化疗、放疗不良反应。
【预后】
与临床期别、病理类型等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宫颈腺癌早期易有淋巴转移,预后相对较差。总而言之,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预防】
1、普及防癌知识,开展性卫生教育,提倡晚婚少育。
2、重视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有异常症状者及时就医。
3、早期发现及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阻断宫颈浸润癌发生。
4、健全及发挥妇女防癌保健网的作用,开展宫颈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