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慢性胰腺炎

给  我  一  份  信任 还  你  一  个  健康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慢性胰腺炎

周红安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发病率逐年增加,是各种病因引起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基本病理特征包括胰腺实质慢性炎症损害和间质纤维化、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结石等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在国内,CP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Chronic Pancreatitis,CP  常见发病部位胰腺; 常见病因梗阻、过量饮酒、暴饮暴食、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等致病因素; 常见症状上腹部疼痛剧烈并反复发作;恶心、呕吐、腹胀、发热;上腹部压痛。

【病因】

CP致病因素较多,酗酒是主要因素,其他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高脂血症、高钙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胰腺先天性异常及胰腺外伤或手术、急性胰腺炎导致胰管狭窄等。遗传性胰腺炎中阳离子胰蛋白酶原(PRSS1)基因突变多见,散发性胰腺炎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I型(SPINKl)基因和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为常见突变基因。吸烟可显著增加CP发病的危险性。其他致病因素不明确者称为特发性CP。

1、梗阻

在欧洲、亚洲及我国较多见。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胆结石。引起Vater壶腹部阻塞的原因有:胆结石通过或嵌顿于Vater壶腹、胆道蛔虫、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壶腹部括约肌痉挛、壶腹部狭窄等。胆胰共同通路的梗阻,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造成胆汁诱发的胰实质损伤。单纯胰管梗阻也足以引起胰腺损害。

2、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3、暴饮暴食

尤其过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之饮酒,可刺激胰液的过量分泌,在伴有胰管部分梗阻时,可发生急性胰腺炎。

4、高脂血症

也是急性胰腺炎的一个病因。高脂血症可继发于肾炎、去势治疗及应用外源性雌激素,以及遗传性高脂血症(I型、V型)。

5、高钙血症

常发生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钙能诱导胰蛋白酶原激活,使胰腺自身破坏。高钙可产生胰管结石造成胰管梗阻。高钙还可刺激胰液分泌增多,经腹膜吸收入血液,使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大量胰酶入血可导致肝、肾、心、脑等器官的损害,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临床表现】

1、腹痛

是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累及全胰则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痛。饮酒诱发的胰腺炎常在醉酒后12~48小时期间发病,出现腹痛。胆源性胰腺炎常在饱餐之后出现腹痛。

2、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发

呕吐剧烈而频繁。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偶可伴咖啡样内容物。

3、腹胀

早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可由腹膜后蜂窝织炎刺激所致。邻近胰腺的上段小肠和横结肠麻痹扩张。腹胀以上腹为主,腹腔积液时腹胀更明显,患者排便、排气停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腹膜炎体征

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常无明显肌紧张。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延及全腹。

5、其他

初期常呈中度发热,约38℃。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黄疸可见于胆源性胰腺炎,或者由于胆总管被水肿的胰头压迫所致。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胰酶测定血清淀粉酶测定是最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血清淀粉酶增高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被测出。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500U/dL(正常值40~180U/dL,Somogyi法),其后7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尿淀粉酶测定也是诊断本病的一项敏感指标。尿淀粉酶升高稍迟,但持续时间比血清淀粉酶长。尿淀粉酶明显升高(正常值80~300U/dL,Somogyi法)具有诊断意义。淀粉酶的测值愈高,诊断的正确率也越高。但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变的轻重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血清脂肪酶明显升高(正常值23~300U/L)是诊断急性胰腺炎较客观的指标。

(2)其他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增高、高血糖、肝功能异常、低血钙、血气分析及DIC指标异常等。

2、放射影像学

腹部B超可帮助诊断。B超扫描能发现胰腺水肿和胰周液体的积聚,还可探查胆囊结石、胆管结石,但受局部充气肠袢的遮盖,限制了它的应用。

【诊断】

CP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检测可以作为诊断的补充。病理学诊断是CP诊断的确定标准。CP的诊断标准、诊断条件包括:

1、1种及1种以上影像学检查显示CP特征性形态改变;

2、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CP特征性改变;

3、患者有典型上腹部疼痛,或其他疾病不能解释的腹痛,伴或不伴体重减轻;

4、血清或尿胰酶水平异常;

5、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

【治疗】

1、针刺治疗:运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慢性胰腺炎,按神经节段取穴即:针刺 DC5(1-2)、DC6、DC7、DG6(1-3)、DL2(1-3)、DL1(1-3)等穴段后,共收治患者78例,通常针刺治疗三、四个疗程,临床痊愈73例,治愈率为93.5%。总显效率为100%。

2、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控制症状,纠正改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及防治并发症。

【预后】

少饮酒,避免暴饮暴食,预防和治疗胆道疾病。积极治疗者可缓解症状,坚持根治。晚期患者多死于并发症,极少数人可演变为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