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肺结核

给  我  一  份  信任 还  你  一  个  健康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肺结核

周红安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ulmonary tuberculosis:就诊科室感染科、呼吸内科。多发群体老年人,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患者,未接种卡介疫苗者。常见病因:肺部感染了结核菌导致肺结核。常见症状:可有低热(午后显著)、盗汗、乏力、消瘦等。传染性有,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病因】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临床表现】

1、症状

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体征

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3、肺结核的分型和分期

(1)肺结核分型

① 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原发综合征,儿童多见,或仅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②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阴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随病期进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肺出现大小不一、新旧病变不同,分布不均匀,边缘模糊或锐利的结节和索条阴影。

③ 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浸润型肺结核:X线常为云絮状或小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渗出性)或结节、索条状(增殖性)病变,大片实变或球形病变(干酪性—可见空洞)或钙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多在两肺上部,亦为单侧,大量纤维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状,肺组织收缩,肺门上提,肺门影呈“垂柳样”改变,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局部代偿性肺气肿。

④ 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病侧胸腔积液,小量为肋膈角变浅,中等量以上积液为致密阴影,上缘呈弧形。

(2)分期

① 进展期:新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随访中病灶增多增大,出现空洞或空洞扩大,痰菌检查转阳性,发热等临床症状加重。

② 好转期:随访中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或消失,痰菌转阴,临床症状改善。

③ 稳定期:空洞消失,病灶稳定,痰菌持续转阴性(1个月1次)达6个月以上;或空洞仍然存在,痰菌连续转阴1年以上。

【检查】

1、白细胞计数

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

2、痰结核菌

采用涂片、集菌方法,抗酸染色检出阳性有诊断意义。也可行结核菌培养、动物接种,但时间长。结核菌聚合酶联反应(PCR)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核菌素试验

旧结核菌素(OT)或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强阳性者有助诊断。

4、特异性抗体测定

酶联吸附试验,血中抗PPD-IgG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5、胸腔积液检查

腺苷脱氨酶(ADA)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与癌性胸腔积液鉴别时有意义。

6、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肺结核的必备手段,可判断肺结核的部位、范围、病变性质、病变进展、治疗反应、判定疗效的重要方法。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原发综合征应与淋巴瘤、胸内结节病、中心型肺癌和转移癌鉴别。

2、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应与伤寒、脑膜炎、败血症、尘肺、肺泡细胞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相鉴别。

3、浸润型肺结核要与各类肺炎、肺脓肿、肺真菌病、肺癌、肺转移癌、肺囊肿和其他肺良性病变鉴别。

【治疗】

针刺治疗:运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肺结核病 ,按神经节段取穴即:针刺 CA2(1-3)、CA3(1-2)、DG6(1-3)、RL6、NS8(1-2)、SD1(1-3) 等穴段后,原发型肺结核:加刺RL15、CV1 等穴段;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加刺RL1(1-2)、RL13等穴段;继发型肺结核:RL9、RL7等穴段;结核性胸膜炎: 加刺  ET4(1-3)、DG8(1-2);睡眠呼吸障碍:加刺ET3(1-3)、CH9等穴段。共收治患者47例,治疗一个疗程(10次),每日一次,症状明显好转;当第二个疗程结束后,隔日针刺 治疗一次。针刺治疗四至五个疗程后,治愈43例,治愈率为91.5%,其总显效率为100%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开窗通风,注意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