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萎缩性鼻炎

给  我  一  份  信任 还  你  一  个  健康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萎缩性鼻炎

周红安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慢性炎性疾病,发病具有地区性。本病女性患者较多,多发于青壮年,健康状况及生活条件差者易患此病,近年来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其特点是鼻黏膜干燥、萎缩,鼻腔增大,嗅觉障碍,鼻腔内有大量黄绿色脓痂形成,带臭味者称为臭鼻症。前苏联学者认为本病与臭鼻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我国及西方学者则认为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Atrophicrhinitis;多发群体:女性,青壮年,健康状况及生活条件差者;常见发病部位:鼻;常见症状:鼻黏膜干燥、萎缩,鼻腔增大,嗅觉障碍,鼻腔内有大量黄绿色脓痂形成。

 【病因】

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是由于慢性鼻-鼻窦炎,鼻腔特异性感染,如鼻结核、鼻麻风等和职业长期有害刺激气体接触,黏膜破坏较重,逐步萎缩所致,也可见于鼻腔多次手术或手术不当鼻腔组织切除过多的患者。

大多数原发性萎缩性鼻炎原因不明,有下列数种学说:

1、维生素缺乏学说

维生素A、B、B2治疗本病,可收到良好效果,故有此说。近年来人民生活改善,国内萎缩性鼻炎发病率大为降低,仅在某些地区有较多本病患者。

2、内分泌功能紊乱

因为本病常发生于女性青春期,并在月经期症状加重,可能与性激素分泌紊乱有关。

3、细菌感染学说

本病患者鼻分泌物中可培养出类白喉杆菌、臭鼻杆菌、变形杆菌等,故有此学说。但多数学者发现用这些细菌接种试验并不引起本病。

4、遗传学说

有时发现一家人同患本病,可能与相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有关,是否纯属遗传性疾病,尚缺乏证据。

5、免疫学说

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乱,故提出本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临床表现】

症状基于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症状是多样性的。

1、鼻及鼻咽干燥感

由于鼻黏膜腺体萎缩、分泌减少和长期张口呼吸所致。

2、鼻塞

鼻腔内脓痂阻塞,空气不能通过,或者因为鼻黏膜萎缩,神经感觉迟钝,虽有空气通过,但不能觉察所致。

3、鼻出血

一般出血不多,由于鼻黏膜萎缩变薄和干燥,或因挖鼻和用力擤鼻致毛细血管损伤。

4、头疼、头昏

因鼻黏膜萎缩,过度宽大,鼻腔的调温保湿功能减退,鼻黏膜受大量冷空气的刺激,或因鼻腔内大量脓痂压迫鼻黏膜所致,常表现在前额颞侧和枕部头疼。

5、嗅觉障碍

鼻腔内脓痂堆积,空气中的含气味分子无法到达嗅区,或因嗅黏膜萎缩或嗅神经萎缩而导致嗅觉丧失。

6、恶臭

呼气带特殊的腐烂气味,由于臭鼻杆菌等细菌使鼻内分泌物和结痂内的蛋白质分解而产生的臭气。

7、其他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喉炎。

【检查】

1、外鼻、鼻腔及咽喉所见

自幼发病影响外鼻发育者可呈鼻梁宽平-鞍鼻。少数患者外鼻可有特殊的外观,鼻梁宽而平,鼻尖上方轻度凹陷,前鼻孔扁圆,鼻翼掀起。

2、鼻内镜检查

可见鼻腔宽敞,从前鼻孔可以直接看到鼻咽部。鼻甲缩小,下鼻甲有时小到无法辨认,中甲有时稍呈肥大或息肉样变。鼻腔黏膜覆盖灰绿色痂皮,可闻及特殊臭味,除去痂皮后期可见少许积脓,黏膜色红或苍白。咽部黏膜亦充血而发干,有时有脓痂覆盖,严重时喉部黏膜也成萎缩性改变。

3、鼻腔分泌物培养

常见有臭鼻杆菌和类白喉杆菌,但并非真正致病菌。

4、X线拍片和CT检查

可见鼻甲缩小,鼻腔扩宽,鼻窦可发育不良。

【诊断】

萎缩性鼻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鼻腔内异味、嗅觉下降或倒错、鼻腔内绿色痂皮、鼻腔宽大甚至空鼻。辅助检查包括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组织活检及影像学检查以诊断继发性萎缩性鼻炎。

【鉴别诊断】

早期要与慢性鼻-鼻窦炎、腺样体炎、异物及肿瘤的脓性分泌物鉴别。

【治疗】

针刺治疗:运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萎缩性鼻炎。按神经节段取穴即:CA2(1-3)、DG6(1-3)、NS8(1-2)、SD7(1-2)、EL28(1-2)、感应穴等穴段。进针后待患者有针感,中强度提插捻转约1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15分钟行针1次。收治患者46例,通常针刺治疗3至5个疗程,10次为一个疗程。治愈41例,治愈率为89.1%。总显效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