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我 一 份 信任 还 你 一 个 健康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胃肠类病症案例
周红安
(1)陈某,男,42岁。患胃部烧灼感已半年,工作压力大则发作。其脉软,舌红。从中医辨证即:中焦不足,肝气郁而化火,肝火横逆,侵犯胃土之象。现代医学辨病论即:首先考虑是胃炎或是胃溃疡 。四诊后结合辨症辨病诸症霍然而解。采用针刺效应技术疗法,针刺DG5、DG6(1-3)、DG9(1-3)等穴段,往往入针3分针内而胃脘立即舒畅。持续治疗一个疗程(10次),患者反馈痊愈。我认为大多数胃部疾患都可考虑用消炎和畅胃气,缓解不适。
(2)王某,女,48岁。患腹泻、胃胀、恶心数年,近三个周病情加重。中医辨症即: 此脾阳不升而下陷,胃气不降而反上逆,当燮变阴阳,复其升降。现代医学辨病即:慢性结肠炎引起的病症。四诊后结合辨症辨病论治,采用针刺效应技术疗法,针刺DG5、DG14(1-3)、DG13(1-3)、DG11等穴段 一诊而腹泻、腹胀愈。再诊一个疗程即痊愈。
(3)一位英国老人,女,67岁。患腹胀,消化不良症。吃坚果类食物,腹胀厉害。中医辨证即: 此中气不足,脾运失司,谷物反成致病因素。当健运中焦,扶其气化。现代医学辨病认为:慢性胃炎和胃动力不足。四诊后结合辨症辨病论治,采用针刺效应技术疗法,针刺DG5、DL1(1-3)、DG6(1-3)、DG11等穴段 ,针一次见效,复诊两个疗程痊愈。
(4)张某,男,62岁。 患腹胀20余年,从未间断发作,其脉沉细。舌厚腻苔呈黄黑色。中医辨症认为,长期患腹胀多见于肝郁气滞,见于情绪低落,忧思郁闷,肝气喜条达、舒发。情绪低落则失条达舒发功能,肝气横逆。因肝属木,横逆就会克伤脾土,脾土就是消系统的运化功能。以调理腹气,理气消胀为主。现代医学辨病论即: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疡炎。四诊后结合辨症辨病论治,采用针刺效应技术疗法,针刺DG5、DL1(1-3)、DL4(1-3)、DG9(1-3)等穴段 针入即周身发暖,十分舒服,而腹胀立减。经两个程的治疗, 患者自述针刺治疗后重新找回了自信感,且性格改善许多。东隅未失,桑榆有得,身心两获,其乐融融。
(5)姚某,女,34岁。臭汗症,俗称“狐臭”。 伴口臭,脱发,头皮痒。中医辨症即:此症为先天湿郁,秽浊内壅,或为湿热熏蒸,重者为湿热秽浊内蕴,轻者为湿热熏蒸。现代医学辨病认为:本病与种族、遗传、个人卫生习惯、皮肤表面细菌对汗液的分解以及食用某些食物或药物等因素有关。四诊后结合辨症辨病论治,采用针刺效应技术疗法,针刺 SD1(1-3)、 SD2、(1-3)、SD3、SDG10(1-2)等穴段,经两个疗程痊愈。
(6)洪某,女,52岁。患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脘部嘈杂灼痛,反复3年慕名前来求医。 患者称多年来,因夫妻关系不好,情绪欠佳,精神抑郁,饮食不香,渐至食后胃部不适,食量减少。以后渐见胃脘隐痛,饱胀,并不断加重,有时嘈杂如饥,胃脘烧灼难受,按之轻压痛,有时干呕,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形体消瘦,心烦善怒,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曾经两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按中医辨症即: 根据病史症分析,此证属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灼伤胃阴,肝气失宣,故见胸闷。阴虚则内热,故见心烦、口干、便结。其结论饮食不调和情志不畅是最主要的两个病因,故见胃脘嘈杂灼热隐痛等证。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可能与饮食、炎症、营养不良、组织瘀血和缺氧、免疫等因素有关。
四诊后结合辨症辨病施治,采用针刺效应技术疗法,针刺DG5、DG6(1-3)、DG8(1-3)、DG11、DL1(1-3)等穴段 一诊患者感觉胃脘隐痛、饱胀好多了,跟进针刺治疗三个疗程即痊愈。
(7)张某 ,男,45岁。 患胃-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有发有作性上腹疼痛史、冬天发作较频,饥时为甚,进食后缓解,己延5年。曾先后呕血2次,X线钡餐造影示胃小弯溃疡,近来一周上腹疼痛发作频繁,3天前发生呕吐,吐物呈咖啡色,随之大便呈黑色,潜血试验++ + + ,血色素8克,系胃肠溃疡出血,潜血试验阴性。中医辨症即:多因饮食失调,或忧恩忿怨,肝郁化火,热灼胃阴,致胃粘膜受报;或脾虚失运,湿邪凝聚,湿郁日久,腐蚀胃体,日久不解,均可导致溃汤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此病常因情绪波动、不健康生活习惯、药物的不良作用诱发。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定时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四诊后结合辨症辨病施治,采用针刺效应技术疗法,针刺DG5、DG9(1-3)、DG8(1-3)、DG11、DL1(1-3)、DG7等穴段 一诊患者1天呕血即止,3天后大便转为黄色,跟进针刺治疗半年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