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我 一 份 信任 还 你 一 个 健康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不孕症研究与临床案例分析
周红安
不孕症是指婚后未避孕、有正常的性生活、同居1年而未受孕者,其中未妊娠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不孕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临床上的难治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每个国家的人口结构、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孕症的患病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近年来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环境污染的恶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生育观念的转变等,生育能力的降低这一问题也逐步显示出来。 2015年WHO/HRP的研究结果显示,世界患不孕不育的夫妇已经达到约7000~9000万对。不孕症已经成为影响全人类的发展和健康的全球性医学及社会学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宣称,不孕症与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一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的最主要的三大疾病。因此,加强其病因学研究,提前预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收集了近10年来临床案例,对周氏针刺效应技术疗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一、中西医对不孕症的认识
1、中医认为,孕症的病因包括肾虚(肾阴虚、肾阳虚)、肝郁、血瘀、痰湿。肾是先天之本,女子月经的来潮及其周期的规律性与肾关系最密切,正常的、周期性的排卵和月经是女子能否受孕的前提条件。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曾写道:“求子之道,莫如调经也”。妇女长期的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先后不定期、闭经等这些月经病,均可致女子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而致冲任受损和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失调,天癸匮乏,冲任血海空虚,久而久之则致女子不能摄精而受孕。中医上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直接与妇女的排卵和月经周期息息相关,因此,受孕必须以情绪稳定、健康为前提条件。痰湿内阻,致经脉行走不畅,冲任二脉失调,患病日久,痰湿积聚、气血瘀阻,最后导致不孕。女性不孕症的中医病因分布以两种证型兼夹出现的多,其中肾虚血瘀占构成比最高,其次是肝郁血瘀、肾虚肝郁、肾虚痰湿,而独立证型较少见,如肾阳虚、肾阴虚、肝郁、血瘀。在搜集的249例女性不孕症中证候兼夹者共134例,将证型兼夹的分别归入单一证型中相应的证型中。
2、西医对不孕症的认识
卵巢是女性的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卵巢具有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是产生与排出卵子,分泌甾体激素的性器官。正常的排卵为女性的生殖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反应了生殖轴功能的健全和完善,如果卵巢任何一个功能失调或者发生器质性病变,如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高泌乳素血症、黄体功能不全、卵巢早衰等造成卵巢排卵异常,其中PCOS最常见,也是主要因素。PCOS是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异常与多囊卵巢为特点的病理变化,是一种多因素、病理生理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综合征,对于此病的病因研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PCOS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不断增加,而其发病率也逐渐年轻化。研究显示,我国女性不孕症病因中卵巢因素中,总的排卵异常发生率为17.50%,PCOS的发生率为8.15%。国内有关文献报道,我国女性不孕症病因中排卵异常占18%~33%,PCOS占12%~25%,而在排卵异常的女性中,PCOS占50%。国外有关文献报道,PCOS在女性不孕症因素中占30%~40%,而占排卵异常的50%~70%。
西医认为不孕症的发生多与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子宫及宫颈疾病、外阴及阴道疾病、免疫性疾病、不明原因的疾病、其他疾病等有关。无论是输卵管伞端捡拾功能异常如伞端闭锁、积水、上举等,又或者是输卵管粘膜破坏造成输卵管阻塞,这些都会引起不孕症的发生;卵巢为女性的生殖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反应了生殖轴功能的健全和完善,如果卵巢任何一个功能失调或者发生器质性病变,如PCOS、高泌乳素血症、黄体功能不全、卵巢早衰等造成卵巢排卵异常,而致不孕;子宫及宫颈病变会影响精子与卵子的相遇,影响受精卵着床,最终影响受孕;免疫因素就是指各种生殖道抗体和免疫性疾病出现都会影响精子进入宫腔,干扰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而影响受孕。人类生殖免疫问题较为复杂,相当一部分不明原因的不孕症由免疫异常引起。研究发现 ,不孕症患者体内存在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促绒毛膜性腺激素抗体(HcGAb)、抗透明抗体(ZpAb)、抗心磷脂抗体(AcAb)等免疫抗体。
二、针刺治疗10年来不孕症临床案例分析与回顾
1、针刺治疗免疫性不孕症56例
又称变态反应不孕症,或者过敏反应不孕症。与免疫不孕有关的自身抗体分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和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精子作为一种隐藏性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可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抗精子抗体(AsAb)。研究资料表明,在不孕患者中 AsA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生育人群,且 AsAb导致的不孕占不孕患者的10%~30%,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针刺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本文通过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对 AsAb所致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本病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提供论证。
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 1 月—2019年 10月到本诊所就诊的免疫性不孕女性患者 56 例,年龄 在24~38岁,经临床辩证均属脾肾两虚型。
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夫妻双方有正常性生活超过1年,期间未采取避孕手段,女方不怀孕者;AsAb连续两次检测阳性(检测间隔>12周)。
中医诊断标准: 主症见婚后经久不孕,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苔白,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
3)、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被选案例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纳入。排除标准:①基础体温呈单向或B超连续监测无正常排卵;②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③内分泌激素测定值异常,或有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④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⑤有生殖器官畸形;⑥染色体异常;⑦男方精液检查异常;⑧治疗期间自行中断治疗者。
4)、 治疗方法
按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取RW7、ED2(1-3)、DG8(1-2)、RW3(1-3)、RW11、RW10等穴段;肝经湿热配 RM8、DG11、HP2(1-2)夹瘀者配SD2、RM11、NS8 。常规消毒后,用(0.2 5~0.30)mm×50mm 毫针常规刺入上述双侧穴位1.0~1.5寸后,施行采用中度针刺手法,得气后,每次针30min,隔天1次。
5)、 治疗结果
治疗三个疗程后,AsAb转阴率为 93.3% ,抗体转阴后3个月内妊娠率52.3%。患者 56 例, 3个月内妊娠人数为29例。
2 、针刺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32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 1 月—2019年 10月到本诊所就诊的无排卵性不孕女性患者32 例,年龄 在24~ 40岁,经临床辩证均属脾肾两虚型。
2)、 治疗方法
采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取:RW7、RM7、RW10、RW12、RW3(1-3)等穴段;肾虚者配RM3(1-3)、RM11;肝郁者配HP2(1-2)、CH3(1-3);痰湿者配DG6(1-3)、DG8 ;血瘀者配NS8(1-3)、ED2(1-3);阳虚者配RM7、RM8 。穴位常规消毒后,取0.30×40mm 毫针刺入,RM11、RM10 平刺针尖朝向会阴部,行青龙摆尾手法,令针感向会阴部放射;RW12、 RW15穴段行强刺激法,使下腹部有坠胀感。其余配穴依据证型虚者弱刺之, 实者强刺之,寒者热之。以患者能耐受强度刺激腹部主穴30min,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针刺,直至卵泡排出或萎缩消失为止。依据病情,治疗4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定。
3)、疗效标准: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连续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有无排卵。 根据卵泡大小决定下次检查时间。一般卵泡直径<lOmm,每3日检查1次;卵泡直径10~15mm,隔日检查1次;卵泡直径> 15mm 时每日检查1次,直至排卵。有效:B超监测下见卵泡突然消失或明显缩小,卵泡边缘模糊,内见稀疏光点,子宫直肠陷窝突然出现游离液体或较前明显增多。无效:B超监测下卵泡直径超过18mm。
4)、治疗结果:32例患者中,有效28例,无效4例,排卵有效率为92.4% 。最终在三个月经周期内妊娠人数为12例,有效率为37.5% 。
3、针刺治疗卵子滞留不孕症30例
排卵是指卵母细胞及包绕它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排出的过程,正常的排卵需要完整的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正常功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功能失调或器质性病变,都可造成短暂或长期的排卵功能障碍,导致排卵异常。导致排卵障碍的因素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卵巢早衰、高泌乳素血症、持续性无排卵等。卵子滞留症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中期B超监测卵泡成熟后不能破裂,造成排卵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周氏针刺效应疗法治疗卵子滞留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0例均为本诊所患者。其中年龄最大者30岁,最小者23岁,妇科检查无异常,双侧输卵管通畅,月经规律,基础体温呈双相,子宫内膜诊刮呈分泌型改变,连续2个月经周期做系列B超监测,卵泡直径均在18cm以上不破裂或继续增大至30cm以上,月经周期第20d内卵泡仍不破裂。
2)、诊断标准:连续做B型超声监测卵泡检查,卵泡直径增大至18~24cm,已达成熟标准,72h内无排卵或继续增大者。排除输卵管障碍者。
3)、纳入标准凡符合卵子滞留症的诊断,且年龄在20~35岁的女性患者,妇科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双侧输卵管通畅,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功能性病变;排除男方因素。
4)、治疗方法
采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从月经周期第5d开始治疗, 针刺卵巢体表投影区、NS8(1-2)、RW2(1-3)、ED2(1-3)等穴段。卵巢体表投影区按照经典法体表画线定位:使患者仰卧位,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与耻骨联合中点作连线,该连线的中点即为卵巢的体表投影点。考虑有患者卵巢位置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略微下垂,故除在卵巢体表投影点针刺外,还在此点上下各2cm处沿髂前上棘选取进针点,然后在此3点内侧2cm处分别选3个点与前3个点位置错开作为进针点,共6个进针点。查结果可见其右侧卵泡增大,故选择右侧卵巢体表投影区,留针30min。第14天B超卵泡监测:月经周期,卵巢大小、卵泡数量、最大卵泡分别为:左侧37cm×22cm、4个、22cm×23cm;右侧36cm×15cm、10个以上。内膜厚度0.87cm,盆腔积液24cm×10cm。第15天卵巢大小、卵泡数量、最大卵泡分别为:左侧41cm×29cm、4个、22cm×23cm;右侧32cm×12cm、8个。内膜厚度0.98cm,盆腔积液29cm×10cm。第16天监测示已排卵。
李某,女,25岁。结婚1年未进行任何避孕措施而未受孕,男女双方检查未见器质性、功能性病变。平素月经稀发,量少,周期正常。就诊时为月经周期第15天,医院监测卵泡:左侧卵泡数5个,最大卵泡23cm×24cm。西医诊断:排卵障碍不孕症。因其右侧卵泡直径18cm,属卵泡增大未能及时破裂所致,且其就诊时间恰为排卵期,采取针刺卵巢体表投影区、NS8(1-2)、 RW2(1-3)、 ED2(1-3)等穴段。 留针30min。随诊次日排卵。其结果:排卵率为89.6%。
4、针刺治疗卵泡成熟但不排卵不孕症 17例
1)、一般资料:17例均为本诊所患者, 均为原发不孕症患者,年龄25-38岁,不孕年限:4~13年。妇科检查:基础体温测定、子宫内膜诊刮,连续2次以上月经周期B超监测排卵状况,确诊为成熟卵泡不排卵者。
2)、治疗方法:月经期第10天开始,应用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观察到一般正常的成熟卵泡的大小是18-25mm,低于或大于此标准,那都无法正常的排卵, 卵泡的直径发育达到18mm以上,就认为是成熟了,随时可以破裂排卵的。采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先针刺针相当于子宫位,针刺深度以刺到卵泡为准,并反复提插捻转,配RW2(1-2)、RW4(1-3)、RW3(1-3)等穴段, 24 h后,用B超复查,卵泡暗区消失,子宫直肠凹处探及液性暗区为针刺成功。 连续治疗三至五个疗程, 通常能达到排卵的效果。
3)、治疗结果:17例,除1例因精神紧张,针刺过程中出现心慌呕吐外,余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其中针刺治疗一个疗程卵泡破裂5例,针刺 ;针刺治疗第三个疗程卵泡破裂6例,针刺治疗第五个疗程卵泡破裂4例,2例无效。在针刺成功的15例中,确认为妊娠者9例,针刺效应技术治疗成功率88.2%,受孕率60%。
4)、讨论:成熟卵泡不排卵是指月经规则,月经中期卵泡成熟后,不能破裂,无排卵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引起不明原因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症目前无特殊疗法,临床上主要栗用克罗米芬治疗,但有一定副作用。中医主要采用调补肝肾活血化瘀疗法,但疗效较慢。针刺对人体有多元、双向性的调节作用,能调整垂体LH/FSH比值,同时直接刺激局部,作用于卵巢,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卵泡壁破裂而排卵。本法只适用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卵子滞留型和卵泡持续增长型,对小卵泡黄素化型无效。
5、针刺治疗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症38例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不育专科多发病,常见病。针刺效应技术疗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近10年来,我们对研究针刺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疗效进行大量的临床观察。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来源本诊所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性的不孕患者,38例患者中,原发性不孕13例,继发性不孕25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年龄26岁–42岁,平均31.7岁。
2)、纳入标准:坚持针刺治疗6个月经周期且资料比较完整者。
3)、排除标准:A、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如输卵管阻塞、结核等)或男方精液异常所引起的不孕。B、合并染色体异常、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或精神病患者。C、有甲状腺等其它内分泌功能异常者。D、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免疫性不孕、无排卵者。E、未按要求针刺治疗,无法判断冶效者。
4)、治疗方法:
采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取 RM11、RW11、RM5、RM10、DG8(1-2)、ED3(1-3)等穴段。肾阳虚配:RW10、RW11、RW12;肾阴虚配:RW8(双)、RW9(双);脾虚配:DG7、DG8、DG10、 DG11;夹湿配:DG6(1-3)、ED2(1-3);肝郁配:CH3(1-3)、DL3(1-3)、DL9、SD2、NS8(1-2);后经期配:RW7、RW7(双);排卵期配:HP2(1-2)(双)、SD2(双)、CH3(1-3);黄体期配:RM11、SD2(双);月经期配:NS8(双)、RM7(双)、HP2(1-2)。针感:要求针刺 有麻胀痛的感觉,得气即可。留针30分钟/次,3次/周。针刺期间,患者持续测量BBT,第3个月经周期、第6个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升高7天时,复查E2、P。
5)、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在治疗6个月经周期内妊娠。
显效:患者在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没有妊娠,但相关体征与实验好转60%以上。
有效:患者在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没有妊娠,但相关体征与实验好转30%以上。
无效:患者在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没有妊娠,相关体征与实验没有好转或好转不明显。
6)、治疗结果:
38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患者经针刺治疗3-6个月经周期后,治愈24例,占63%;显效10例,占26%;有效3例,占7%;无效1例,占2.6% 后来随访中发现妊娠患者无1例流产。
7)、讨论:
黄体不全(LPD)是引起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据报道,黄体功能不全在不孕症中约占10%。目前,西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主要应用克罗米芬、黄体酮等,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不理想。中医无该病名的专门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少”、“不孕”、“胎漏”、“胎不安”、“滑胎”等范畴。现代医学证明,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与促性腺激素分泌不全有关,大量资料表明,针刺对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与其对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功能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可使血P和E2升高,FSH含量下降。
6、针刺治疗卵巢早衰不孕症76例的临床研究
已有规律月经的妇女,曾有过自然周期,在40岁以前,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下降。而出现卵巢萎缩性持续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 (如子宫萎缩, 阴道皱襞消失, 外阴萎缩等)。常伴有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正常妇女卵巢功能在45岁至50岁左右时才开始衰退,如果在40岁以前出现衰退迹象,医学上称之为卵巢功能早衰。这种女性常伴有闭经或少经,排卵功能障碍,从而阻碍受孕。2010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效应技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不孕患者7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合前期的动物实验研究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对垂体分泌功能及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针刺激活脑内多巴胺系统调整脑─垂体─卵巢的自身功能,使生殖内分泌恢复正常生理的动态平衡,因而作用持久无副作用,疗效好,是治疗本病较有效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 2010年6月至2018年1 2月本诊所共收集治卵巢早衰不孕症患者76例。年龄2 6 ~ 4 0岁,平均年龄3 5 .5岁,闭经或月经失调1 ~ 9年不等,平均5 .6年。
2)、诊断
( 1 )、临床症状:月经失调继而闭经;开始月经规律、后出现月经失调,或突发闭经;潮热、性功能衰退或降低生殖器官萎缩。
( 2 )、生殖内分泌检查:闭经患者孕激素试验阴性者做促卵泡生产素( F S H )、黄体生成素( L H )和泌乳素( P R L )测定。凡P R L正常,F S H > 4 0 u g /l者可定为卵巢早衰。
( 3 )、有关病史:如染色体异常、病毒、细菌感染、理化因素接触史、免疫疾病及家族史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 4 )、参考B超检查。将符合诊断的76例卵巢早衰患者,按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者45例 ,脾肾阳虚者21例 。全部病例治疗前均经过系统的妇科检查: B超、性激素放免检查( F S H 、L H 、E2、P R L ), 诊断明确。
3)、治疗方法与操作
采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针刺RM11、RW10、RW3(1-3)、RM5 及胸5 ─腰4夹脊穴段等穴段。肝肾阴虚者加ED2(1-3)、DG8(1-2)、DL4(1-3)、DG7穴段。脾肾阳虚者加DG7、RM12、RM10、DG9(1-3)穴段。 进针采用快刺法,得气后留针3 0分钟,15分钟动一次针。3 0次为一个大疗程、休息2天进行下一个疗程,一般针刺二个大疗程(每10次为1个小疗程)。
4)、效疗效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消失,内分泌检查正常,F S H ≤4 0 u g/1月经正常,排卵功能恢复或妊娠者 。
显效:月经按时来潮,但量少,症状基本消失 。
好转:月经间断来潮,症状有所改善及内分泌检查改善明显 。
无效:症状及内分泌检查无明显改善者 。
5)、 治疗结果
76例卵巢早衰不孕症患者经针刺治疗3-6个月经周期后,治愈24例,占30%;显效21例,占27.6%;好转4例,占5.2%;无效0例。
6)、讨论
卵巢功能早衰是生殖功能降低或停止的一种表现,与生理性绝经十分相似,故称之为早期绝经或早发更年期。随着体内性激素水平的降低,人体会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代谢失调症状。卵巢功能早衰导致的卵巢组织学退变和生理功能的改变也为继发其他疾病提供了条件。本病西医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方法,病人多数因出现闭经症状或要求生育而就诊。西医临床多采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属外源性激素起主导作用。远期疗效欠佳、且消化道等副作用较多。因此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探索一种自然疗法,即疗效好、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近10年我们一直采用周氏针刺效应技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不孕症,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来看,目前,针刺效应技术疗法是治疗卵巢早衰不孕症的最有效的方法。
周氏针刺效应技术疗法治疗对人体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比较传统针炙疗法更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刺效应技术疗法的特点:是 采取按神节段选穴和以穴段与神经、血管、肌肉、肌腱之间的密切度为标准的方法选穴。针刺效应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机制发挥调节作用,通过我们一系列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针刺效应对垂体分泌功能及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针刺能激活脑内多巴胺系统,调整脑─垂体─卵巢的自身功能,使自身功能恢复,生殖内分泌恢复正常,生理的动态平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比较稳定,因而作用持久疗效好。而西药激素治疗是靠外界激素的作用下,来恢复人体激素水平,当外界因素消失后,这种平衡不够稳定。
4 0岁前出现闭经,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促性腺激素( G n )浓度过高而引起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生殖及性功能障碍、生殖器官萎缩、第二性征不明显等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属中医闭经或月经失调之范畴,大部分病人属肝肾阴虚型。本病现代医学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我们以中医辨证、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极具有推广价值。
三、周氏针刺效应技术治疗不孕症的优势
1 、针刺效应技术治疗费用低、简单安全、容易操作针刺治疗避免了药物的炮制过程,使治疗过程更容易操作和控制,同时降低了手术治疗风险高、费用昂贵的缺点,总之针刺治疗简单安全,廉价易操作,既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使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
2、 针刺效应治疗避免西药治疗的副作用(例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和依赖性西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其负面的影响。如在治疗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症方面,既可以诱发排卵,又可能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危险,而且多胎妊娠等的出现也使西药的使用受到限制。与此同时,在无排卵性功能的治疗中,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虽然可以使月经周期性来潮,但在停药后症状往往容易反复。
3、针刺效应技术治疗可以降低不孕症患者妊娠后流产率,针刺治疗是从整体上对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调节,在不孕症的治疗方面,不但能够使患者受孕,而且对生殖内分泌系统起到整体的调节作用,使全身症状得到改善,激素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使受孕后患者能更好地继续妊娠,避免西药单纯从一方面促进妊娠,而整体症状未得到改善,故流产率大。